人与动物之间,有因为情感牵绊的关系,紧紧联系在一起。有时候,直至死亡,甚至超越死亡,他们依旧是不离不弃。并且,这种唯美的主仆关系,已伴随人类历史,存在了数千年之久。
比如人类的坟墓,最早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,而就在这些空间有限的地方,就存在着不少宠物狗。当然,作为宠物属于自己的单独墓地,是出现在1881年。
那时的人们,就成为迄今为止所被发现的,盖的第一个完全为宠物服务的公共墓地。它位于英国伦敦的海德公园,在这里,考古学家们,也找到了一些有趣好玩的研究课题。比如,通过宠物的墓碑铭文,是否可以揭示人类与宠物的关系,在一个多世纪里,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?
从19世纪以来,人们把宠物视为自己的重要伴侣,但依旧是主仆关系。可到了20世纪,考古学家们,在很多碑文上发现:宠物的主人,已经越来越多地,将宠物视为自己的重要家庭成员,不再仅仅是跟随自己的宠物。
而随着时间推移,甚至有些碑文,将自己的宗教信仰也蕴含于此!不少人开始相信,自己的爱宠同样拥有不朽的灵魂,哪怕是死去,在某个维度也会与主人团聚,比如共聚于天堂。
这些宠物的墓碑上,所留的片言只语,如同人类的墓地遗迹那样,为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,揭示了过去的社会结构和实践。
考古历史学家们,从1881年至1993年间,针对了英国四个宠物墓地,1169块墓碑,进行了详细的研究。他们的研究报告显现:一开始,大多数这些墓碑之下,埋葬的都是狗狗,但随着时间推移,到了20世纪,更多的猫咪占据更大的比例。而特别是二战之后,在缅怀离世的小宠,写下碑文的主人开始自称自己是爱宠的“妈妈”或“爸爸”。而慢慢,有更多的宠物主人,喜欢给宠物的名字后面加上姓氏,这表明:他们已将宠物被视为家庭成员。
学者们认为,这一切也与社会的变迁有关,比如在18世纪,随着维多利亚时代的衰落,英国社会变得更加世俗化,人们也“越来越不情愿公开表达对动物灵魂、来世团聚以及动物家庭成员身份的信仰”。可到了二战之后,人们会把这种情感表达得更直白与感性化。
这种社会转变,都通过宠物的墓碑信息折射出来。
例如,在1900年纪念《勇气》的纪念碑中,就折射出:人们不确定来世能否重逢。因此主人悲伤地沉思着: “我能否想象我们会再次相见,这会减轻我一半的痛苦。”
而相比之下,1952年,另一位被称之为“丹尼”,一只勇敢小猫的墓碑上,主人就自信、乐观地宣称: “上帝保佑我们再见。”
与19世纪相比,现代人们认为,对宠物的死亡,表达强烈的情感,更容易被社会接受。可在过去,却并非如此,而宠物墓地,则为失去亲人(爱宠)的主人,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的空间!让他们,可以毫无压力的情况下,去哀悼自己的宠物。
事实上,保存在墓碑中的真情流露片言只字,可能是任何拥有或喜爱狗、猫,或其他家用动物的人,精神上重要的慰藉。这也突然让人意识到,宠物墓地也是一个情感空间,不仅适用于那些很久以前就将自己的宠物埋葬在那里的人,也适用于那些目前珍惜与宠物共度时光的人。
小佩宠物( www.petkit.cn )综合整理,若需引用或转载,请注明出处 ,仅供参考、交流之目的。
400-900-1105